big_banner_chi-02
主頁 > 卓越成就 > 媒體專訪 > 信報財經新聞 - 漢字前世今生(三)
信報財經新聞 - 漢字前世今生(三)
05082016

某天,姓「温」的親戚說簡體字非常不合理,因為「温」是由水、日和皿所組成,意思是一個盛着水的器皿在烈日下,水變成温水;而簡體字將「日」改成「囚」,令人難以接受……我第一個反應是依台灣人發明的倉頡輸入法,早年必須以「溫」輸入,「温」這個字並不存在;而「溫」又較「温」多一劃,「溫」怎麼可能是個簡體字?!經過一輪查找後,得知「溫」的本字「?」出現於甲骨文,顯示一個正在沐浴的人,附近還有些水蒸汽,其義就是溫暖,而「温」則最早出現於東漢。香港人普遍對簡體字沒有好感,不過我們平日已不知不覺中使用了一些,如場(塲)、床(牀)、升(昇/陞)、烟(煙)、叙(敘/敍)、耻(恥)、台(臺/檯)、厘(釐)、虫(蟲);有些簡體字則是我們明知但照用如儀,包括体(體)、双(雙)、机(機)、柜(櫃)、咸(鹹)、响(響)。以上這些簡體字大都是一些已存在的俗字、異體字、 同音/近音字,有些甚至是古字;而「响」則是新造形聲字。以下是一些我認為屬簡體字較佳的例子:

一)能簡單合理聯想出的簡體字:阳(陽)、陰(陰)、泪(淚)

二)字的組成有相當強的邏輯性:塵(塵)、众(眾)、孫(孫)

三)能望文生義又不失字形美感:獸(獸)、画(畫)、网(網)

最常被批評的簡體字主因包括:

一)筆劃過少、內部空洞,如广、飞,且整個字有站不穩之感;

二)造成混淆或錯誤聯想,如「圣」容易令人想起「怪」;姓蕭的被改為「肖」;「鬆」被簡化為表示一種植物的「松」字;當然還有不少字被簡化後造成意義混淆不清;

三)字形失去原本的美感,如华、樂、发和儿;當然對字形美感的判斷是頗主觀的。

反對聲不斷

新中國成立後於1960年開始推行使用簡體字,反對聲(尤其在香港和台灣)至今不絕。語言和文字的演化實屬必然,但楷書已通行超過1400年,字形早已穩定下來。對筆畫較多的字作簡化屬無可厚非,當然也要顧及可能造成混淆的問題。對大部分漢字使用者而言,漢字不但用作溝通和傳情達意,字形美感也是絕不能妥協的!若兩岸三地能作一次全面和系統性的檢視,保留一些好的和剔除一些較差的簡體字,對整個漢字文化圈的貢獻可算功德無量!

龍昱雲_加拿大神召會嘉智中學老師

 
地址: 屯門湖翠路273號  |  Tel: 2441 3818  |  Fax: 2404 8394 | E-mail: kcss@kachi.edu.hk | 加入我們
Copyright © 2024 PAOC Ka Chi Secondary School. 保留所有權利